小儿抽动症,医学上称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,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,其诊断需通过多维度检查综合评估,以排除其他疾病并明确病因。以下是小儿抽动症需进行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分析:
1. 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评估
目的:通过视诊观察患儿身体状况,如肌肉抽动、频繁眨眼、吸鼻等动作;结合神经系统检查,判断是否存在肌张力异常、姿势异常等体征。
分析:抽动症患儿通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,此检查有助于与其他器质性疾病(如脑瘫)鉴别。
2. 实验室检查
血常规、尿常规、大便常规:排除感染性疾病(如链球菌感染)或代谢异常。
铜蓝蛋白、肝肾功能:排查继发性抽动症(如肝豆状核变性),并监测长期用药对肝脏的影响。
甲状腺功能、激素检查:排除内分泌疾病(如甲亢)引发的抽动症状。
3. 电生理检查(脑电图)
目的:记录脑部自发性生物电位,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放电(如棘波)。
分析:抽动症患儿脑电图可能正常,但需与癫痫鉴别,后者常伴特异性脑电波改变。
4. 影像学检查
头颅CT/MRI:观察脑部形态与结构,排除肿瘤、血管病变或颅脑损伤。
分析:抽动症通常无器质性脑部病变,但影像学检查可排除其他严重疾病。
5. 心理行为评估
智力测试、量表评估:评估患儿注意力、记忆力、情绪及行为问题(如焦虑、抑郁)。
分析:抽动症常伴心理行为障碍,心理评估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。
6. 肌电图检查(特定情况)
目的:检测肌肉电活动,若出现高波节律肌阵挛,可能提示抽动症。
分析:非常规检查,但有助于明确肌肉抽动的电生理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