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,且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,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有所差异,以下是详细介绍:
婴儿期(0 - 1岁)
运动发育落后:正常婴儿3个月左右能抬头,6个月可独坐,8 - 9个月会爬,1岁能独站及行走。而智力发育迟缓的婴儿可能抬头、翻身、坐立等动作明显晚于同龄儿,比如6个月仍不能抬头,1岁还无法独坐。
感知觉发展缓慢: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迟钝,比如听到声音不会转头寻找声源,对鲜艳的颜色、有趣的玩具缺乏兴趣,很少注视或摆弄。
语言发育滞后:一般婴儿4 - 5个月会咿呀学语,8 - 9个月能无意识地发出“爸爸”“妈妈”等音节,1岁左右能有意识地叫人。智力发育迟缓的婴儿可能1岁还不会发出简单的音节,对大人的语言引导反应不积极。
幼儿期(1 - 3岁)
动作协调性差:走路不稳,容易摔倒,跑步时动作笨拙;不能熟练地用手指捏取小物品,如豆子、珠子等;搭积木、穿珠子等精细动作完成困难。
语言能力不足:词汇量匮乏,2 - 3岁只能说简单的单词或短句,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;语法错误较多,说话含糊不清,让人难以理解。
认知和理解能力弱:对物体的形状、颜色、大小等基本特征认识不清;不能理解简单的指令,如“把球拿过来”“把书放在桌子上”等;对新事物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学龄前期(3 - 6岁)
学习能力差:难以掌握简单的数字、字母和汉字,学习儿歌、故事等速度慢;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分心,上课时不能安静听讲,经常做小动作。
社交能力受限:不懂得与同龄小伙伴交往,不会分享玩具和食物,常常独自玩耍;不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,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。
生活自理能力弱:不能独立完成穿衣、吃饭、洗手、洗脸等基本生活技能,需要家长较多的帮助和提醒。